一幅黑框眼鏡、謙稱自己為“小林”、嗓音低沉卻不失穩(wěn)重、話不多做起事來簡練老成……這就是獲2021年度漢陽市政“市政匠人”“優(yōu)秀員工”“工程管理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的林志剛。
林志剛
干工程的人大多踏實、嚴謹,林志剛于2017年6月從武漢科技大學畢業(yè)后,人生第一站便選擇了漢陽市政二公司,5年多的摸爬滾打,當初那個“書生意氣”的青年早已悄然成長,現(xiàn)任孝漢應、寶豐路項目部技術負責人。
“職場本就是雙向選擇的,很慶幸我和公司做了同樣默契的決定,入職的第一個項目便‘成就’了我,在我面子薄、抹不開臉、容易犯錯的職場小白期,漢陽市政人給了我無限的溫暖”,林志剛在訪談過程中一再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初生牛犢不怕虎 “小兵”扛大項目
2017年的那個夏天,林志剛被分到了寶豐路硚口路快速化(建設大道~京漢大道)改造工程項目部,對漢陽市政而言,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復雜程度嚴峻,造價高,也是在市場上展示自身實力的重要一環(huán)。
據(jù)了解,該工程全長1.44公里,屬于漢江大道的一部分,南起京漢大道,止于建設大道,起點接月湖橋北岸引橋后,以高架形式向北連續(xù)跨過京漢大道(輕軌1號線)、解放大道和建設大道后,接寶豐北路高架,工程總投資19.26億元。工程包含道路、橋梁、地下人防結構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綠化、交通、照明等配套工程,其中橋梁工程中包含一座寶豐路四層互通式立交,涉及解放大道改造長度約1.05公里,工程同步改造地下人防工程1座,新建地下人行通道2座。
夜幕下的寶豐路硚口路快速化改造工程
往大了說,該項目是進一步完善武漢市快速路網(wǎng)、串聯(lián)三鎮(zhèn)的高架快速通道,對于疏解漢口、漢陽交通壓力,解決三鎮(zhèn)車輛快速通行鸚鵡洲長江大橋瓶頸,推動王家墩商務區(qū)聯(lián)動發(fā)展,提升武漢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個詞在林志剛身上體現(xiàn)得十分準確,在繁華擁擠的鬧市區(qū)地鐵上面修建快速高架通道,多種功能的建筑購物的協(xié)調和交通疏解困難,都是令人“生畏”的,他每天都干勁十足,現(xiàn)場的一切對他而言都是嶄新的。
過去,他在實習階段或實驗室里探索數(shù)據(jù)的結果只是用來復核檢驗,而今是真正用于項目建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作數(shù)頂真的,想到這里,林志剛的頭皮變得興奮。在這里,他也遇到了第一位“師傅”鄒龍,當時在該項目擔任總工。師傅基本不管走哪里都帶著他,并隨時考驗他的理論知識,有時答不上來還會被“罵”,一有時間便督促他學編專項方案、了解現(xiàn)場進度、看圖、畫圖等。
項目上的生活略顯枯燥,日復一日的工作,偶爾也會加班開會到很晚,宿舍、食堂、現(xiàn)場,三點一線的工作路徑、復雜的專有名詞、想不完的技術問題。林志剛難免有懈怠的時候,但想到師傅的諄諄教誨與傾囊相授,他又把自己拉到高度認真的軌道上去。
“這里的第一份溫暖是師傅給我的,當時我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兵,他的事本身就多,但他總是隔三差五‘考’我,我要時刻保持學習警惕,不斷提升自己,適應項目進度,后來我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绷种緞偺寡?。
正是一次次磨煉、受挫、總結、學習,林志剛不斷武裝自己,在提升個人能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愛折騰的“有心人”
2018年3月,林志剛被調回公司總工辦,在這一年的時間里,他接觸更多的是項目技術管理,了解在建項目技術方案是否傳到系統(tǒng),交底是否到位、報送方案到哪一步……也是在這個時期,他努力學習飛時達、南方CASS等土方算量軟件,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深入了解圖紙、對土方工程進行分析研究、熟悉場地、熟悉地形圖數(shù)據(jù)等前期工作必不可少,學習這些軟件后,能對土方挖填量的結果可進行分區(qū)域調配優(yōu)化,解決就地土方平衡要求。
此后,林志剛又回到了老地方——寶豐路硚口路快速化(建設大道~京漢大道)改造工程項目部,并負責該項工程國優(yōu)獎的申報。這個獎項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在訪談過程中,林志剛也介紹了該項目的技術創(chuàng)新部分。
由于該項目工程鋼箱梁較多,其中寶豐路高架橋左、右線第7聯(lián)鋼箱梁橫跨解放大道高架,正處于解放大道跟寶豐路交叉十字路口,車流量大,過往車輛車速較快,還混雜行人橫穿馬路,容易造成擁堵,施工難度大。鋼箱梁吊裝作業(yè)過程中,需要搭設大量的臨時胎架,在不中斷交通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布置施工胎架是本工程的一個重難點。
?
林志剛在寶豐路項目現(xiàn)場看圖紙
林志剛及團隊成員通過合理分段分節(jié),在現(xiàn)場進行整體拼裝后進行吊裝。其次通過模擬分析,優(yōu)化施工順序,多方案比選,合理布置施工胎架。
如何在多種異型墩柱情況下鋼模板優(yōu)化施工技術?該團隊通過模擬高墩柱施工,周轉利用相同節(jié)段鋼模板,優(yōu)化施工順序,對其截面形式不同的,且數(shù)量較少的墩柱,調整澆筑順序。對部分鋼模板進行返廠改裝,重復利用減少一次性成本支出。
對搞技術的人而言,用專業(yè)知識為項目貢獻力量就是最扎實的“愛崗敬業(yè)”,林志剛及團隊合力引入互聯(lián)網(wǎng)+的理念,打造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的管理平臺,以科學系統(tǒng)完整的工程策劃為引領,以筑建通信息系統(tǒng)為質量安全管理平臺,從方案設計到現(xiàn)場交底施工全過程運用BIM信息技術,將設計二維圖紙轉化為三維動畫全方位控制施工質量,相比傳統(tǒng)的管理,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此外,林志剛還致力于研究技術提高與成果申報,2018年,他主導的《提高透水混凝土施工質量》QC成果獲省級二等獎;2019年《提高現(xiàn)澆混凝土防撞護欄外觀質量》QC成果獲省級一等獎;為提高現(xiàn)澆混凝土防撞護欄外觀質量,林志剛及團隊通過進行質量管理小組活動,獲得2019年《提高現(xiàn)澆混凝土防撞護欄外觀質量》QC成果獲國家級二等獎;2021年《一種可拆卸的橋梁行走施工吊籃》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通過。
問及發(fā)明可行走的施工吊籃思路在哪里時,林志剛談到,目前在橋梁的防撞護欄的養(yǎng)護施工采用支架搭設平臺,或采用固定式平,都不便于周轉,每次周轉需要重新裝拆,給工人施工造成極大不便,加上滑輪后,這一問題被巧妙解決。
林志剛平日里就是個“有心人”,最愛鉆研問題,看到工人施工受挫后,他會默默記下,回去找時間研究,碰上不懂的問題及時求教,與他相處過的同事直言他特靠譜。
林志剛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只是看書本而不到現(xiàn)場去終究只是紙上談兵、霧里看花,只能看到表面的問題,唯有到現(xiàn)場去,理論聯(lián)系實踐,才能真正了解項目全貌,才能在面對各方單位詢問時侃侃而談,不讓對方小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