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積極培育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文化,需要從廣義上來理解“文化”的內涵,確立一種價值、制度、行為相統(tǒng)一的黨內政治文化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強調,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tài)的土壤,這是新形勢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努力培育價值、制度、行為相統(tǒng)一的黨內政治文化。
文化是一個非常復雜、非常寬泛的概念。在廣義上,文化甚至可以與文明同義,而狹義上的文化僅僅用來表征一個人的教育水平和知識水準。作為學術概念的政治文化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那個時候,政治學的研究取向正面臨轉型,一些學者超越以往專注于對政權、制度等靜態(tài)結構的研究,而開始注重行為、心理等動態(tài)領域。人們注意到,要對一國政治進行學理解釋,僅從制度、法律、政府結構等靜態(tài)的概念入手有很大局限,還需要從政治人團體以及個體的價值、觀念、態(tài)度等角度進行解讀。
在政治學研究中,政治文化大致被界定為政治體系的“心理方面”,這些“心理方面”無論是對政治結構還是對政治行為,都直接或間接地產生影響。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說,無論是靜態(tài)的政治結構,還是動態(tài)的政治行為,其中都滲透著政治人心理的因素和成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們更傾向于從系統(tǒng)論、整體觀的視角來理解政治文化問題。這即是說,政治文化不能僅僅被理解成“心理方面”的問題,而應該從價值、制度、行為等整體觀上來把握其內涵和要義。
政黨文化應該屬于政治文化的范疇,在進一步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進程中,注重政黨文化層面的問題,加強風清氣正的政黨文化建設,帶有基礎性工程的意義。作為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原則性舉措,有必要確立一種價值、制度、行為相統(tǒng)一的黨內文化觀。惟其如此,才能使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取得持久的實效。
從價值制度行為相統(tǒng)一的黨內政治文化觀出發(fā),首先要研究一種良好的黨內政治文化如何才能形成。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有著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有著風清氣正的黨風形象。共產黨人是整個社會道德形象的代表,因而也成為很多人向往的人生目標。但是,也確實有那么一些黨員腐化變質,影響到黨內政治生態(tài)和黨風形象。我們黨對此高度重視,多次反復強調加強黨的建設的緊迫性和必要性。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更是在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經驗基礎上,對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以重塑黨內政治生活新生態(tài)新氣象提出了進一步的舉措。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告訴人們,任何事物的發(fā)展,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發(fā)生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黨面臨的“四種考驗”基本上是屬于外因方面的問題,而黨的組織、黨的制度、黨的行為等則是發(fā)生變化的內部因素。也就是說,在外部因素持續(xù)不斷地發(fā)生變化的過程中,我們黨自身的組織、制度以及行為等方面作出的適應性調整還不夠,因而難以應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外部形勢,從而出現了一些問題。
還要思考哪些方面的因素對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能夠起到支撐性的作用。在討論文化問題時,強調文化因素以及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是完全必要的。但關于文化的研究,更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在物質與精神、客觀與主觀這樣的關系方面,物質之于精神,客觀之于主觀,都發(fā)生著決定性的作用和影響;盡管后者之于前者也有反作用。從這樣的意義上說,努力培育黨內健康的政治文化,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首先需要把握能夠對文化發(fā)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基礎性因素。唯有抓住能夠影響黨內政治文化的一些基礎性因素,并從文化源頭上著手推進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才能使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tài)得以形成。
鑒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基本結論,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積極培育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文化,需要從廣義上來理解“文化”的內涵,確立一種價值、制度、行為相統(tǒng)一的黨內政治文化觀。
在這樣的一種文化觀中,價值是基礎,在整個文化體系中起到靈魂的作用。作為黨內政治文化問題,這里的價值主要是指每一位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對于黨的性質、宗旨、任務等具有一以貫之的堅定信仰。這種信仰不是寫在紙上、掛在嘴上,而是深深印記在心靈深處并體現在言行舉止上。在我們國家,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因而這樣的信仰還要體現在共產黨人關于理想政治生活的構想之中。這需要每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心里都明白,我們要把社會引向何處,要讓黨員和人民群眾過上一個什么樣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這正如建筑工人,每天在這里添磚加瓦的時候,其腦海中應該是有一張關于這座大廈的設計藍圖的。由此及之,這里所謂黨內政治文化的價值問題,主要反映的是共產黨人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關于理想政治生活的設計藍圖。
在價值既定的前提下,如何通過制度的設計和實施來實現這種價值,就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再舉建筑的例子,價值恰恰是需要建造的社會大廈的設計藍圖。但是,僅僅有這樣的設計藍圖還是無法使社會大廈建立起來。在設計藍圖既定的情況下,還需要依靠材料選定采購、具體工程施工等實質性環(huán)節(jié)。在遠比建筑大廈復雜得多的社會大廈建設中,其制度建設更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政治學話語中的制度問題,是指一個社會通過長期實踐形成且得到多數行為人認同和支持的一系列規(guī)范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們有時候也稱制度體系為制度文化。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的制度改革和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再一次將制度建設提到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高度。但是也必須注意到,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建設,仍然是抓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在價值制度行為相統(tǒng)一的黨內政治文化觀中,行為是直接反映價值和制度的外部特征。如果說,價值規(guī)定了行為的方向,制度決定了行為的方式,而行為則又反過來賦予價值和制度以特定的內涵。在這里,常態(tài)的情形是價值、制度與行為的統(tǒng)一。而在實際的政治實踐中,價值與制度是相對穩(wěn)固的形態(tài),而行為卻要通過黨的組織與個人表現出來。因而,組織與個人的行為如果與價值和制度相吻合,那就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而如果行為偏離價值和制度的規(guī)范,那就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有必要十分重視黨組織和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行為規(guī)范建設,以防止其行為偏離既定價值與制度軌道。
綜上所述,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價值、制度與行為作為黨內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這也正是強調三者統(tǒng)一的黨內政治文化觀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作者系復旦大學教授)